近年来出现的套肠病是由一种新型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引起的,危害对象是斑点叉尾鮰。该病具有发病突然、传染快、死亡率高等特点,已经连续几年造成叉尾鮰大批发病死亡,严重地威胁着斑点叉尾鮰养殖的健康发展。叉尾鮰套肠病如何防治?
胡老师给大家推荐几种防治的好办法供大家参考。
病原菌是斑点又尾鮰源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该菌属于需氧菌,革兰氏阴性菌。该病主要发生在春夏两季,主要感染斑点叉尾鮰鱼,其鱼苗、鱼种和成鱼均可感染。3-9月是该病的发病期,全年都可发病,该病水温在16℃以上开始发病,病程短,一般在2-5天左右,并随水温的升高病程缩短。发病快,一旦爆发,若不及时处理,有相当高的死亡率,严重时死亡率可达90%以上。
发病的主要症状
(1)发病初期,病鱼表现为游动缓慢,靠边或离群独游,食欲减退或丧失。
(2)部分病鱼垂死时出现头向上、尾向下、垂直悬挂于水中的特殊姿势,最后病鱼沉入水底死亡。
?(3)发病后期,病鱼腹部膨大,体表出现大小不等、色素减退的圆形或椭圆形褪色斑,在褪色斑的基础上发生溃疡。
?(4)病死鱼病鱼鳍条基部、下颌及腹部充血、出血。有的表现为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外突,有的鱼甚至出现脱肛现象,后肠段的一部分脱出到肛门外。
?(5)解剖,腹腔内充满大量清亮或淡*色或含血的腹水,胃肠道内没有食物,胃底部和幽门部粘膜充血、出血;肠道充血、出血,肠壁变薄,肠腔内充有大量含血的粘液,肠道发生痉挛或异常蠕动,常于后肠出现1-2个肠套叠,套叠的长度为0.5-2.5厘米;部分病鱼可见前肠回缩进入胃内的现象;部分病鱼可见出血斑,质地变脆,胆囊扩张,胆汁充盈;部分病鱼出现肝肿大,颜色变淡发白或呈土*色,或脾、肾肿大淤血,呈紫黑色,或鳔和脂肪充血。
斑点叉尾鲴肠套病的方法:
(1)要加强饲养管理,尤其是水质、气候突变的时候要注意防病,改善水体环境条件,科学饲喂,尽量减少低溶氧和恶劣的水环境等应激因子的刺激,特别是高密度会增加本病发生的机会,故放养密度不宜过大,并经常加注新水。
(2)育健壮无病的优良斑点叉尾鲴苗种,鱼种尽量就地培养,减少搬运,并注意下塘或进箱前进行鱼体消*。可用5~1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水溶液药浴5~15分钟。
发病鱼池或网箱用过的工具要进行消*,死鱼要及时捞出深埋,而不能到处乱扔。
(3)本病是在开春后(一般是每年的3月下旬或4月初)开始发病,发病水温多在16°C以上,因此要及早预防,在饲料中添加一些免疫增强剂(如酵母多糖、*芪多糖,赛有渔肥鱼美等)以提高鱼体的免疫力和抗病力,或投喂病原菌敏感的药物如,预防该病的发生。
治疗处理建议方案如下:
外用国标聚维酮碘(1瓶5亩)+复合维生素倍倍嘉(1包泼洒2亩),连续使用2-3天。如果并发出血等,可以使用国标定期拌喂,过硫酸氢钾等刺激性小的消*剂进行改底消*。
发病之后注意控料,投喂量减为原来的2/3左右,严重时先停料两天,在拌料投喂,使用10%含量的氟苯尼考(硫酸新霉素)(克)+++拌料20千克,拌料制成药饵进行投喂,连续使用5-7天,抗生素的剂量一定要足够(抗生素用3天,刺激肠道不宜多喂)。
目前我们已经开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