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又出血了?!”老王从马桶上颤颤巍巍地站起身来,瞥了一眼鲜红的厕纸,担心地提起了裤子。
走出厕所后,老王直奔附近的药店,“你好,要两盒马应龙痔疮膏。”接过店员递来的药,老王觉得这该死的痔疮,总得消停会儿了吧?
一周之后,老王请了假,医院:“以前管用的痔疮膏,好像失灵了,医生你帮我看看怎么回事?”
医生在给老王做了肠镜检查后发现,距肛门3-4cm处有一不规则肿块,表面溃烂,在完善了病理检查后,老王被打上了“直肠癌晚期”的标签,这让老王一度觉得是不是医生误诊了:“我才43岁,怎么可能得肠癌?”
一、别让小痔疮掩盖了肠癌
痔疮与直肠癌都是发生在直肠末端的疾病,但这两种疾病对人类健康损害程度却截然不同。
两种疾病常常被混淆,均因它们多表现为大便带血,以致临床上常有直肠癌被误诊为痔疮,从而延误直肠癌病人治疗时机。
据统计,有约90%以上的直肠癌在初期都被误诊为痔疮。那么作为普通老百姓,我们该如何来区别直肠癌和痔疮呢?
1.大便出血颜色和状态不同
痔疮患者出血一般为排便后肛门内出血,颜色鲜红,不属于排泄物外表带血,继而有滴血或者可见喷射状出血,排便后会自行停止。肠癌患者便血的颜色较暗,多是混在大便里面。
2.次数不同
肠癌患者排便习惯会有所改变,大便次数增多,时有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所排之物时常不成形或稀便,排泄物带血及粘液。痔疮患者一般不会出现排便频率的改变。
3.患者人群不同
痔疮是常见病,任何年龄的人均可患痔疮,而大肠癌多数发生在中年人,40~60岁的人群是易发人群。
4.痛感不同
肠癌患者同时伴有中下腹部疼痛,程度轻重不一,多为隐痛或胀痛,或出现肛门下坠感。当肿瘤坏死或继发感染时,还会伴有发热迹象。
直肠癌除了便血之外,多伴有其他不适,对于有便血的情况,无论是否痔疮引起,医院检查,排查是否因癌症所引起的出血。
二、肠癌的3大“元凶”
肠癌是消化道恶性肿瘤中常见的病变类型,所谓“病从口入”,肠癌罹患风险与饮食习惯密不可分。
·饮食因素
1.高脂肪高蛋白
临床发现,很多肠癌患者都偏好高脂肪、高蛋白的饮食,过量地摄入这些食物,会抑制肠道对于胆汁的吸收,从而促进肠粘膜细胞和癌细胞的增生。肥肉、动物内脏、海鲜、坚果仁等都属于这类食物。
2.摄入的膳食纤维较少
膳食纤维可以吸收体内水分,增加粪便的体积,对粪便中的致癌物进行稀释,确保致癌物不会与肠道充分接触。可以说,膳食纤维是肠道的“清道夫”,临床来说,不溶性纤维素对直肠癌有较好的预防效果,主要食物包含粗粮、豆类、蔬菜和水果等。
3.缺乏维生素
体内缺乏维生素是直肠癌发生的诱因之一,维生素的存在对癌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如果人体内严重缺乏维生素,就会导致肠道内的细胞核发生相应的变形,甚至诱发癌前病变。
胡萝卜、油菜、菠菜、韭菜等维生素A丰富;小米、绿豆、花生中富含维生素B1;动物肝、肾及牛肉中较多,鸡蛋、牛乳还有维生素B12;不少新鲜的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
4.摄入过多的亚硝酸盐化合物
亚硝酸盐类化合物含有多种类型致癌物,可诱发人体不同器官发生病变,如果人们食用教唆食品添加剂或者硝酸盐腌制的肉、菜、鱼等,硝酸盐就会在人体转化成亚硝酸盐,且与胺类物质结合成亚硝胺,直接导致肠癌发生。
·疾病因素
当然除了食物,一些慢性的肠胃疾病,也是导致直肠癌诱发的因素之一。临床上,大肠息肉、直肠腺瘤以及溃疡性结直肠炎都是直肠癌的主要病变类型。
·年龄和遗传
越来越多研究发现,患者的年龄以及自身遗传因素也会引起直肠癌发生。
直肠癌多发于50~70岁,年龄不足40岁,则恶性程度相对更高。对于人体遗传因素而言,亲属中有直肠癌患者,家人的直肠癌发病率要比普通人高20%。
三、为什么说“肠癌早发现3个月,多活30年”?
大肠癌的致死率之高,主要是因为不少癌症患者发现时已经是晚期,恶性肿瘤已发送局部广泛转移或者在肝、肺等远处脏器的转移。
晚期大肠癌大部分已经失去了根治性切除的机会,即使能手术难度也是非常大,5年存活率低于10%,而早期的肠癌,只需要通过内镜手术就可以治愈,5年存活率可高达95%以上。
预防结肠癌,就要从治病因素下手,从改变食物的搭配开始。少吃或不吃高风险的食物,如加工肉、咸鱼、烧烤、速食等。针对40岁以后高风险人群,应该进行一次肠镜检查,有效避免结直肠癌的发生。
参考资料:[1]《便血不全是痔!九成以上直肠癌在初期被误诊为痔疮》.健康时报.-11-07[2]《导致直肠癌的发病缘由》.健康必读[J].-06[3]《这种能预防结直肠癌的饮食,被50万人大数据研究证实了》.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07-22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