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肾脏的功能,往往和身体部分*素代谢以及水循环有关,这些都是维持人体生理机能的必要手段之一。维护好肾脏健康,及时察觉到肾脏可能隐藏的病灶,对于我们来说也非常的重要。而在肾脏相关的健康检测中,肌酐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标准,如果肌酐的水平出现异常,往往也预示着肝脏某些地方出现了问题。
01肌酐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能作为肾脏健康的判定指标之一?
所谓的肌酐,是肌肉中的肌酸,通过非酶脱水反应由磷酸肌酸脱去磷酸后缓慢形成的物质。
形成完毕以后的肌酐,会跟随着血液循环释放到血液中,然后来到肾脏处进行过滤和转化,随着尿液排泄。
也正是因为如此,肌酐也分为血肌酐和尿肌酐,血肌酐就是指在血清中的肌酐。尿肌酐指的是已经经过肾小球过滤后排出的肌酐。
如果血肌酐数值过高,说明肾脏对于肌酐的过滤敏感性不足,没有完全经过肾小球重吸收,进入原尿。
如果尿肌酐数值过高,说明肾小球在血肌酐的过滤转化效率下降,继而导致尿肌酐出现不稳定的现象。
因此,无论是血肌酐还是尿肌酐,都能一定程度预示着肾脏的工作效率,继而推论出肾脏的健康程度,这也是为什么肌酐能够作为肾脏健康判定指标的原因之一。
02肌酐的标准数值是多少?
正常情况下,人体血肌酐的含量为:男性是54-μmoI/L,女性为44-97μmol/L,婴幼儿为24.9-69.7μmol/L。
而尿肌酐的排出量各个人群相对稳定:成年男性日排出量为1.0—1.8g,女性为0.7—1.0g。希望大家可以在检查的时候自行对照一下,并且对自身的肾脏健康情况进行相应调整。
认知到肌酐的作用,可能很多朋友也将肌酐视为了肾脏健康的代表。如果认为肌酐处于平均值,那么说明肾脏是健康的。
03如果肌酐处于平均值,是否能证明肾脏是健康的?
医生回答:不一定。
上文有提到,肌酐的主要关联性,在于肾小球。
换句话说,肌酐的数值,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肾小球的过滤效率。
诚然,如果肌酐的数值过高,说明我们肾小球的功能可能出现了损坏,自然肾脏的健康程度也会降低,的确有存在肾脏疾病的可能。
但是如果肌酐的数值处于正常水平,只能说明我们肾小球的功能是正常,其余的肾脏部位,例如肾小管,肾脏毛细血管,肾脏本体等,健康程度都是未知的,需要针对性作出检查以后才能进行判断。医院检查肌酐指标的时候,医生通常嘱咐要结合自身存在的病症,进行辩证判定的原因。
当然了,如果在肾脏检测的过程中,真的发现了肌酐偏高的现象,仍然是不能忽视的,需要积极地调整好我们日常的生活,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尽早地将我们的肾脏健康挽救回来。
04如果发现肌酐升高,我们应该怎么做?
首先是饮食:
肌酐升高的一大原因,就是肾小球受到损伤,过滤效率不足,而肾小球过滤效率不足,往往和我们的饮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当我们饮食计划里,盐和蛋白质的摄入过高时候,肾小球在进行原尿过滤时,也就需要更多的精力来讲这些多余物质代谢。这无疑也加重了肾小球的负担,增加了其损伤的概率。
所以对于肌酐升高的朋友来说,在饮食上要减少盐和蛋白质的摄入量,以减少肾脏的负担,延缓肾脏的代偿现象发生。
而常见的重盐食物例如加工食品,腌渍食品等等,需要尽量避开。并且通过部分低蛋白食物替代一部分主食,减少高蛋白食物例如鸡蛋,坚果等的摄入量。
其次是起居:
根据临床的数据显示,因为肾脏出现问题,继而引起肌酐上升的患者中,超过半数存在过度劳累的现象。
过度的劳累会让我们身体器官的自愈时间大大缩短,自然疾病的隐患也会越积越多。肾脏也不例外,长时间的疲劳,加之熬夜等行为带来的代谢紊乱症状,都属于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
对于这类人群来说,想要降低身体肌酐的水平,挽回肾脏的健康,就要先调整好自己的睡眠习惯,保证自己一天7到8小时的足量睡眠,给予身体充分的修复自愈时间。
另外,如果是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等代谢类疾病的患者,日常作息不规律给肾脏带来的损伤也会无限地放大,一定要及时地做好调整,以隔绝可能存在的肾脏并发疾病隐患。
最后是治疗手段:
如果自身的肌酐水平过高,往往也说明肾小球的损伤也非常严重,肾小球功能的长期障碍,也一定程度会影响到肾脏的其他部位。这个时候就要在降肌酐的同时,采取一些恢复肝脏机能,维持肝脏健康的治疗手段。
一些常规的食谱,日常调整可能作用比较小,因此我们需要借助药物的治疗干预,一般来说,如果肌酐过高,可以通过口服尿*清颗粒,肾喜胶囊等药物来进行缓解,对症治疗。
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服药的时候,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服用。
同时也要记住,肌酐过高引发肾小球衰弱,继而衍伸出的肾脏症状不确定,需要前往肾内科进行病灶确认以后,进行针对个人症状的治疗。切不可盲目服药,胡乱治疗,反而可能会增加肾脏负担,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健康隐患。
结语:肌酐作为肾脏健康指标之一,虽然能够一定程度上反应部分肾脏的病患情况,但并不代表全部,即使是肌酐数值正常,仍然需要通过详细全面的检查以后,才能判定肾脏是否健康。另外对于肌酐过高的朋友,也可以通过熟悉本文,调整自身饮食,起居,治疗方面的计划,以期帮助您更好地进行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