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
急性胃炎(acutegastritis)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急性胃黏膜炎症。临床为急性发病,常表现为上腹部症状。内镜检查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和出血。病理组织学特征为胃黏膜固有层见到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
临床上一般分为四类,急性单纯性胃炎、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急性腐蚀性胃炎、急性化脓性胃炎。前两种为临床常见类型。本病依据其临床表现,当属于中医学“呕吐”“胃痛”等范畴。
二、流行病学
目前国内外尚缺乏关于急性胃炎的流行病学调查,但是国内外有很多急性胃肠炎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可作为参考。澳大利亚开展为期12个月的人群横断面电话调查,结果表明,澳大利亚每年发生万例急性胃肠炎,发病率为0.92次/人年。年我国上海、江苏等六省多中心的调研结果表明,急性胃肠炎患病率为4.2%,发病率为0.56次/人年。
三、病因病理
急性胃炎常由一种或多种内源性或外源性因素引起。
1、生物因素:
包括细菌及其*素。常见致病菌为沙门菌、嗜盐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常见*素为金*色葡萄球菌及肉*杆菌*素,尤其是前者较为常见。进食污染细菌或*素的不洁食物数小时后即可发生胃炎或同时合并肠炎。葡萄球菌及其*素摄入后发病更快。病*感染引起急性胃炎者也不在少数。
2、应激:
如严重创伤、手术、多器官功能衰竭、精神紧张等,可致胃黏膜微循环障碍、缺氧,黏液分泌减少,局部前列腺素合成不足,屏障功能损坏;也可增加胃酸分泌,大量氢离子反渗,损伤血管和黏膜,引起糜烂和出血。
3、药物:
常见的有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NSAID)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某些抗肿瘤药,口服氯化钾或铁剂等。这些药物直接损伤胃黏膜上皮层,其中NSAID还通过抑制环氧化合酶的作用而抑制胃黏膜生理性前列腺素的产生,削弱胃黏膜屏障功能;某些抗肿瘤药如氟尿嘧啶可对快速分裂的细胞如胃肠道黏膜细胞产生明显的细胞*作用。
4、酒精:乙醇具有的亲脂性和溶脂性能,可导致胃黏膜糜烂及黏膜出血,炎症细胞浸润多不明显。
5、创伤和物理性因素:
放置鼻胃管、剧烈恶心或干呕、胃内异物、食管裂孔疝、胃镜下各种止血技术等均可致胃黏膜糜烂甚至溃疡。
6、其他:十二指肠-胃反流,胃黏膜血液循环障碍等均可引起胃黏膜糜烂和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