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种慢性疾病的不断出现,我们对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更加重视,体检作为最为最直观了解到自己身体的方式,相信每个人都有经历过。体检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在疾病症状严重以前发现并且加以治疗,同时对已经存在的疾病了解的更加的直观,其中息肉就是体检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症状。
什么是息肉?
其实息肉就是身体内部多出来的一些“肉”,它们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黏膜上存在一些赘生物,从外观上看有点像一个个“小肉坠”,大部分情况下息肉是良性的,出现癌变的几率比较小。根据息肉生长的部位不同,就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名字,常见的有“肠息肉”、“鼻息肉”等,而不同位置的息肉可能引起癌变的几率是不同的,比如常见的“肠息肉”,就分为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前者属于良性的,而后者则是肠癌出现的早期症状,根据数据统计,有80%-95%的大肠癌是由腺瘤性息肉发展来的,而且癌变的过程比较短,由此可见,大肠息肉和癌症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为什么肠道容易出现息肉呢?
主要是因为肠道的距离是身体内最长的,黏膜面积也是身体内最大的,出现息肉的机会就会比其他部位更大,而肠道是食物中的消化器官,长期不良的饮食结构、吸烟喝酒等不良的生活方式都是容易增加息肉出现的因素,更加重要的是息肉具有一定的遗传几率,如果家人中出现过肠息肉,那么遗传的几率有20%,这些都是容易增加息肉出现的主要原因,平时需要多加注意。
息肉在出现的早期是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的,加上本身体积就比较小,可以保持在几毫米到几厘米之间,如果没有注意体检,容易被忽略,而随着息肉慢慢长大,对肠道的影响程度也是不断的增加,患者容易出现腹部疼痛、便秘、便血的情况,而更多的人平时是不知道自己出现了肠道息肉,只有在体检之后才发现,这样的情况容易给息肉生长的时间,从而增加肠道损伤。
息肉发展到癌症的过程是如何?
息肉在出现早期就是一个小的增生,这种增生在身体上是没有症状的,随着时间的发展,息肉体积就开始慢慢的增加,这个时候就开始出现一些身体不适的症状,如果没有及时进行专业的检查,息肉体积会不断增加,等到直径超出1厘米之后,癌变的风险就会明显增加,而超出2厘米以上,是比较严重的,如果这个时候还没有得到专业性的治疗,容易逐渐发展成为癌症,因此息肉出现之后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和检查,有助于减少癌变的风险。
哪些息肉出现之后需要及时处理?
1、大肠息肉
之前说了,绝大部分大肠癌是因为腺瘤性息肉引起的,而这种息肉的癌变几率容易受到患者年纪、存在的息肉数量和体积影响,如果数量越多、体积越大,癌变的风险也就越大,其中直径超出2厘米的息肉,癌变的风险可以达到50%。腺瘤性息肉还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如果在出现的早期没有及时进行控制,容易不断的发展严重,增加癌变的风险,因此在确诊为肠道息肉之后,需要尽早处理
2、胃息肉
身体内除了肠道,和食物接触最多的就是胃,作为食物消化器官,胃黏膜的主要作用是分泌胃酸,如果出现了胃息肉,容易影响到胃对食物的消化,出现胃息肉之后容易产生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情况,虽然说胃息肉的癌变风险没肠息肉那么高,但是在出现之后就容易影响到正常的消化功能,如果不小心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息肉癌变的风险就会明显增加,如果是直径超出2厘米的,一定要及时切除,减少癌变的风险。
3、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分为腺瘤性和胆固醇性,不管是哪种息肉在早期出现的时候症状都很小,加上胆囊本身的体积也比较小,息肉的隐蔽性更强,而等到它不断的发展壮大,容易出现和胆囊炎、胆结石等疾病有类似的症状,有些人会认为这是胆囊炎症,从而忽视了息肉的存在,虽然说胆囊息肉癌变的风险较小,但是息肉体积过大的话容易堵塞胆囊,引起积液和炎症,反而容易增加癌变的风险,因此在发现之后需要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