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拿着刀具,对着马儿的脚掌就像切肉一样,一刀刀地切下去,然后再使用锉刀,钩子又磨又撬,最后还要在马掌上贴一个U型铁片,敲进去几个钉子,又是一番打磨。如果换作是人的脚,估计早就挣脱了,可马儿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看上去一点也不疼,反而还喜欢这种待遇。
对于马来说,没有此待遇的马,就不是完整的马,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为大家深度科普!
1、马是一个怎样的物种?
2、人们是如何发现马需要钉马掌的?
3、铁钉牢牢钉在马蹄上,马不疼吗?
一、马是一个怎样的物种?
马的祖先是生活在多万年前的始(祖)马,起先只有狐狸般大小,生活在北美森林。始马头骨小,牙齿简单齿冠低,背部弯曲,前足4趾,后足3趾,主要以嫩叶为食,善于跳跃。
随后始马逐渐演变为山羊般大小,前后均为3趾的渐新马。
在多万年之后,又演变成了体型和小马相同的草原古马。此时马的背脊由弧形变为硬直,牙齿结构也随环境变得、嫩叶都能咀嚼。此时的四肢强劲有力,开始由跳跃转为奔跑形式,它们开始走进草原。
在之后,上新马、真马出现了,原来四肢的3趾结构已变成中趾发达,两侧足趾退化的单蹄(硬蹄)。咀嚼面的褶皱更为复杂,由于胃功能强大,盲肠发达,狭窄的食道并不影响它们进食干草、树枝等硬质食物,环境适应力特别强。
真马是现代家马的祖先,它四肢筋腱韧带好,骨骼坚实,坚硬,心肺发达,不管是柔软的草地还是坚硬的地面,它们都能迅速奔驰。因具备出色的汗腺,自带温控技能,能抗严寒也能耐高温,因此迅速演变出了森林马、冻原马、鞑靼马和普氏野马。
马的头颈灵活,两眼可视°无死角,可它们两个眼睛看到的东西只有30%是重叠的,从马的视角看出去,就像一个三体,感觉很怪异,就算这样,也不妨碍它能夜视百米外的物体。视觉的缺陷,只能靠灵敏的嗅觉和听觉来弥补,记忆力惊人,是一种温情的动物。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发现,马不但能吃还能挤奶,于是,五六千年前的哈萨克斯坦人民,最先对野马进行驯化,主要用于食用。
后来人们发现,马庞大的身躯并没有影响灵活,同时腰腹力量好,四肢肌腱有力,适应力强,无论是平地还是山区,它都能涉足。
正因如此,人们逐渐把它作为劳役动物使用。后来,还广泛用于交通、通讯和战争工具。
大约五千年前,野马也逐渐被驯化,走进了古中国的视野。
二、人们是如何发现马需要钉马掌的?
最初,哈萨克斯坦的工业文明不发达,在看见马蹄变长后,以为是马的寿命到了,随即宰杀食用。
古中国人民也一样,发现长期在外奔跑的马,它们的脚底板都快磨光了,尤其遇到雨天或冬季出行,马蹄还会变软,经常开裂破碎流血,影响行走和奔跑。也能把马放在家中静养,使马蹄重新生长,可很多马因为脚部发炎,造成一病不起的情况有很多。
而放在家中食用和劳役的马,随着时间越久,马蹄也越长越长,人们看着弯曲内翻不规则的马蹄,经常在马厩里因走路不稳而摔断腿,给人和马都造成了不小的伤害。
封建王朝连连征战,人们也尝试过骑牛,骑猪,骑大熊猫,可这些动物不是太笨就是太慢,或不好管教,都没有马好使。如果正在打仗,当某一方马不行时,往往会左右胜利的天平。
在我国春秋初期,因为战马的原因,贻误了很多战机不说,也造成战斗正酣时,突然马跑不动了,不走了或蹲下了,枉死的情况特别多,给很多君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在春秋时,我国的冶炼技术相对成熟,人们发现,马的马蹄掌骨非常长,四肢只有一个趾,属于单蹄,趾的侧面和前面(叫蹄壁),以及底部的前端(蹄底)都比较坚厚,而趾底部的后端角质柔软,还有弹性,马蹄只有蹄壁着地接受磨损,其它部位是悬空生长的。
时间久了,着力点的蹄壁磨损,逐渐地把重心往肆意生长的蹄底靠,这是马不擅长的走路方式,走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直接影响马的速度和负重,人们在想,要是能保护蹄壁和限制蹄底生长就好了。
这一想法,被古罗马抢先实践,他们创造了马蹄铁。后来,春秋中期,我们也不弱,也创造了简易的马蹄铁,那时并不是钉上去的,而是镶上去的。
发明马蹄铁的优点在于,不管是在山地还是平地,马都能奔跑,速度也明显提升,带飞了很多人。比如吕布的赤兔马,刘备的卢马,曹操的绝影,如果没有马蹄铁保护,它们早就病死了。缺陷在于,镶上去的不太牢固,容易掉,每次回来都需要检查和更换。
在古代,因为要掉的缺陷,也左右了很多胜利走向,较出名当属英格兰理查三世与亨利伯爵的王权争夺战,眼看理查三世发动总攻要胜利了,没想到战马一个趔趄,理查三世当即摔倒在地,部下都认为理查三世中箭了,一刹那间乱了阵脚和*心,被亨利伯爵趁机反攻并取得胜利。
后来才知道,是因为理查三世战马的马蹄跌松动了,突然的不适感让马一个踉跄,这关键的一摔让一个国家易了主。
可见,如果不给马钉马蹄铁的话,存在两种致命缺陷。
一是马蹄的形状是斜斜的梯形,不磨的话,脚掌的角质层会不规则地肆意生长,最后导致马站不稳,摔断腿不说,内部还可能充血坏死。
二是长期磨损也不行,这样会使脚掌的角质层快速脱落,后期又跟不上生长速度,也会磨得出血发炎,变成瘸腿马,影响马的健康。
看来,钉马蹄是趋势所向,是帮马掌塑性的好法子,对人对马都有利。大约在元朝时,人们才摸索出了蹄铁,并根据马的特点不断改良,从而影响了后世上千年。
三、铁钉牢牢钉在马蹄上,马不疼吗?
马蹄没钉马蹄钉前,就像人类没穿鞋一样。人会因人而异选择不同码子的鞋子,其实马也一样,它们也是独立的个体,都拥有自己独特的脚掌。人们也根据不同的马,冶炼出了不同种类的马蹄钉,做到了因马而钉。
这时有人会问,人的鞋子是穿在脚上的,不疼,而马的鞋子是钉在马掌上的,马难道不疼吗?答案是不疼,我们来看看是怎么回事!
上边说道,接触地面的部分叫蹄壁,这部分厚度在3厘米左右,就像人类的指甲一样,蹄壁是完全属于没有神经和血管的角质层。而角质柔软有弹性还悬空的蹄底,连接的神经和血管也不多,只有一点点。
人们的马蹄钉是呈不同的“U型”,斜着钉在蹄壁上的,只要不钉在柔软的蹄底上,就像你剪指甲一样不剪到肉,你不疼马儿也不疼,反而会很舒服。
给马儿“穿上鞋”以后,既不磨脚又能保护脚,增加了地面抓力,马也站得稳跑得快,对人和对马来说,都是受益的。
当然了,蹄铁也不是随便钉的。在之前,要用专门的蹄刀把蹄壁边缘修理平整,然后找到铁与蹄紧密结合的蹄铁,插上蹄钉。蹄钉的安放位置需要在蹄壁边缘和蹄底之间的环状白线处,钉入时,向外斜着穿出蹄壁,这样才不伤害蹄底。一般来说,钉尖会超出去,需要用刀具戳掉一部分,剩下的再用锉刀锉成弯曲状,紧贴蹄壁就行了。
别以为钉上去就完事了,后期保养非常重要。据我观察我姨夫的马,他一年需要更换两次马蹄钉。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第一:日常保养。马厩不能坑坑洼洼,最好平坦,不然马儿易摔倒。也要干湿适当,太干容易蹄裂和高蹄,太湿蹄底容易变软感染后形成广蹄。还要勤于打扫,日常还要帮马洗刷蹄子上的泥土残渣等。
第二:定期削。就像人指甲长了要剪掉一样,马蹄的角质层也在不断地生长,每月可长1厘米左右,太长造成四肢畸形不说,还容易生病,通常1~2个月就要削一次。
削的时候,第一要找好角度,一般前蹄削成45~50度,后蹄削成50~55度。第二将马蹄削出白线。第三必须要削去蹄叉、蹄底等坏死组织(马儿会疼)。第四将蹄叉的侧沟、中沟凸显出来,保留蹄支。第五铲平。
第三:重新钉一副新的马蹄钉。马蹄钉的形状和大小,宽厚程度,钉子的大小和长度等,都必须按照该匹马儿的马蹄来定,不然太松太紧,或其它不合适的情况,都会影响马儿的脚部健康。
家马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脚,被人们强制穿上了“鞋”,那野马怎么办?
其实不用担心,野马经常在外奔跑,它一身轻松,不需要承担驮运的工作,自身体重控制着马蹄生长。通过研究,它们马蹄的再生速度和脱离速度是差不多的,因此不用马蹄钉,它们也生活得很好。
只能说马在野外生活得好好的,人们非要驯化后服役,从而改变了它们自然的生活方式,才造就了家马被钉马蹄钉的“悲剧”。
不光是马,驴和骡子也是需要钉脚掌的
对于部分地区的驴和骡子,如果长时间驮运和行走的话,它们也享受着和马一样的待遇,被人穿上了舒舒服服的“鞋子”,过着任劳任怨的生活。
现存的野马情况
中国作为现存野马(普氏野马)的故乡,在上世纪差点灭绝,幸好通过保护和人工繁育,让普氏野马成为了世界上唯一生存的野生马种,目前数量已有多匹。
希望通过人们的保护,某一天也能看见野马奔腾的宏观场面。
写在最后
马拥有健硕的体魄,矫健的四肢,耐磨的马蹄,它是天生的奔跑高手,是古代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它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随着现代工业和交通的发达,马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不影响它的伟大。
马作为有灵性的动物,我梦想有一天,能骑上四蹄生风的骏马,奔腾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耳边围绕着“嗒嗒嗒"的蹄声,这生活才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