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出血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我压根就不信“丧偶式育儿”那一套
Kf03mXLrtdr - 2020/1/27 21:32:00

                      - 1 -网上有很多关于父亲角色的吐槽。有一个新词叫「丧偶式养育」。抱怨那些当父亲的人,要么忙于工作,要么耽于玩乐,在家庭生活尤其是教养孩子上面,在和不在一个样。照顾孩子几乎变成了妈妈一个人背负的重担。作为一个家庭治疗师,我也谈谈自己的经验。我们在咨询室里接触的家庭,一般来说,是属于「问如何确诊白癜风题」比较严重的家庭了(通常这些问题都表现在孩子身上)。我们通常会要求全家人一起参与咨询。在咨询过程中,父母双方的表现往往就像网上的吐槽和段子一样:妈妈是热情的,投入的,坐在孩子身边,表现出强烈的关心。她是这个家庭的发言人,大部分的时候都是她在说话,不时给爸爸一个白眼。爸爸也配得上这个白眼。他总是坐得很远。除非问到,否则从不主动开口,一脸「不关我事」的超然。时不时地掏出手机,不知道处理什么*机大事。恐怕,如果不是我要求全家参与,爸爸从一开始就不会出席。果然,到商量下一次会谈时间的时候,爸爸翻着手机:「下周一加班,周二有饭局,周三开会……再下周要去欧洲,要不就白癜风检查有哪些她们俩过来吧」。言下之意:「我出钱就够了。」「丧偶」这种比喻,并非没有道理。但这个比喻经常传递给家庭一个信息:「父亲是不存在的」。这个信息对家庭(尤其对孩子)来讲,是一种严重的误导,既不准确,也会造成不必要的困扰。家庭治疗师面对的挑战是,如何让家庭重新「发现」父亲的存在?- 2 -是的,重点是发现,而不是「创造」。因为——父亲本来就是存在的嘛。一种做法是,直接对家庭说:「对这个问题,妈妈的态度比较着急,爸爸的态度比较淡定,这会不会是在传递什么不同的信息?」——这种说法的好处是,直接跳过「父亲不存在」的消极暗示,把父母双方放置在同一个高度进行比较。爸爸的沉默并非代表他不存在,他始终存在,而且在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表态。在这个家庭里他从来都是——并且一直会是——跟妈妈同等重要的一方。另一种做法则是对爸爸发起邀请:「妈妈的态度很着急,爸爸坐得比较远,有没有看到什么不同的东西?爸爸是怎么看待这个着急的?」——其实也还是把父母放置到一个高度来展开讨论,邀请爸爸提供跟妈妈看不到的角度。而家庭(由妈妈代言)常见的反应是:「他?他能有什么想法?」「别问他了,他懂什么?」「爸爸恨不得家里什么事都不要烦他。」「他才不是淡定,他只是不关心。」家庭会坚持无视爸爸的存在,有时候爸爸本人也会认同这一点(默默地躲在角落里,你问他的时候,他就像个机器人一样嗯啊两声)。家庭的惯性思维是:别考虑爸爸的存在了,他根本不重要。你看吧,他什么都不做。然而,正如保持沉默也是在表达一种态度,什么都不做的人,恰恰正在彰显一种「存在」感。家庭治疗师不妨接着他们的话,继续问:「爸爸这种不作为的方式,对家庭来说意味着什么呢?孩子怎么看爸爸的不作为?」要知道,保持「不作为」也是一种「作为」。坚持这么做是有意义的:「爸爸几十年如一日的不作为,是在用这种方式对家里表达什么?」重点是,假如一个家庭的态度是「别考虑爸爸的存在了」,这份态度,其实就是他们对爸爸视而不见的根源。一旦外人认同了这份态度,相当于戴上了这家自制的一副特殊眼镜,从那里面看到的,爸爸就是一个透明人。- 3 -我拒绝戴上妈妈递来的这副眼镜。而且,在我的坚持下,就可以有人摘掉眼镜,看出爸爸的态度在家庭中也有一席之地:或许爸爸是在表达:「事情哪有那么严重,不值得每个人都扑上去」,这在某种意义上引入了一种轻松的立场,避免火上浇油。或许爸爸是在表达:「我的意见根本得不到你们的认可,我不如躲远一点」,这是在暗示他对养育有不同的想法。或许爸爸是在表达(在孩子看来):「我不喜欢你们,你们的生活方式我不赞成」,这种情况下,他的存在为家庭增添了一个无形的监督者。也有可能,爸爸表达的只是:「养孩子的事我不懂,我只管好好工作,给你们多挣钱就好」。——这也是一个重要的立场,告诉这个家庭,他并不擅长情感的沟通,但他可以负责提供物质上的保障(也许在他看来,那才是支撑一个家庭的基础)。要坚持这样的对话很不容易。很多时候,会被妈妈当成是「洗地」。妈妈会很委屈:明明这个男人什么都没做,明明都是我一个人在付出,在牺牲,为什么你话里话外,总还是把他跟我平起平坐?——他值得吗?他配吗?我理解妈妈的委屈,但还是要坚持。否则,像一些不懂行的咨询师(业内戏称为「居委会阿姨」),会站在妈妈的立场上,把矛头对准爸爸:「真是的,看你老婆多不容易!你怎么就不能多帮她一点呢?」——这种话怎么可能有用?这只不过是变成了妈妈的外援,共同指责爸爸,强化了他「不作为」的标签,越发把他推远,让他出局。- 4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看到,爸爸正是这样被全家人一点一点推开的。当爸爸说「下周我要出差」的时候,我会说:「那我们推迟一周,再下一周见面?」妈妈比较性急,会说:「下周就我和孩子两个人过来吧!」这时候不要急着答应。因为妈妈的潜台词是:「爸爸来不来都无所谓。」我会说:「不行,全家每一个人都很重要。」在我的坚持下,爸爸说:「我用视频远程参与,可以吗?」当然可以啊!问题解决。在外人看来,这本来是很简单的事,只要稍微商量一下就会有办法。但妈妈往往错过了商量的空间,她们的习惯是顺水推舟:你忙,那你忙去吧,反正你也不重要。有趣的是,她们同时又在抱怨:「爸爸参与得太少了!」——只差一点点,她险些又制造了一个证据。如果只是想抱怨男人,就告诉自己(也告诉他):他不重要,没有也行。但如果真的想让他多参与一点,就必须承认:他很重要,没有他不行。有一次,我跟一个家庭无论如何也安排不好下次见面的时间,爸爸非常忙,未来几周排满了会议和航班。妈妈已经死心了:「就让他缺席这一次吧,这一次真的没关系。」爸爸也频频点头,不断看着手表,准备结束谈话。我终于让步了:「好吧,那下次的谈话能录音,请爸爸抽时间听吗?」爸爸和妈妈都瞪大了眼睛。爸爸说:「需要吗?」妈妈摇头:「录了,他也没时间听。」爸爸说:「是是,项目都排满了……」我说:「要不要听,这是爸爸的选择。但是我们这个家庭会谈中的每句话,要让爸爸有选择要不要听的权利。毕竟他是这个家里的一份子。」我又对爸爸说:「这样,至少我们就不敢在背后说你坏话了。」——大家都笑起来。爸爸自嘲地挠头:「她们在背后说我的坏话还少吗……」- 5 -那段谈话意外地成为了整个咨询的分水岭。爸爸是一个大公司的高管,每次咨询时都在一心多用。从那一次以后,他参与得越来越积极,不能当面参加就用视频,从来没有缺席过。妈妈认为他不会听的录音,他也听完了。我用了什么手段吗?做了感人肺腑的思想教育?并没有。我做的事很简单。就是当妈妈认定「爸爸在不在都没差别」的时候,我没有听她的。我本人是一个爸爸,所以我压根就不信「爸爸天生对家庭没有兴趣」那一套说法。我相信,家庭当中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是合谋。如果爸爸表现得很冷淡,那不仅是爸爸本人的选择,背后多少也体现了妈妈和孩子的意志。所以,如何在家庭里发现父亲的存在呢?答案很简单:只要这个家庭愿意承认,并正视「父亲」的存在。这样写,可能很不好看。如果这篇文章写成《爸爸们都死到哪里去了?》,或者《永远不要对男人寄予任何希望》,点击和转发率想必会高很多。然而,这就是问题所在——我们只是迎合了大家的情绪,并没有解决问题。「他随便……」「他在不在,反正都一个样。」「爱来不来……」「你以为男人有多重要啊?」正是这些句子,制造和维持了很多「丧偶式养育」。这就是抱怨背后的问题所在:一方面抱怨对方没有存在感,一方面又拒绝看到对方的存在。甚至不愿意坚持让对方留下来,反倒挥挥手送他离开。以至于我们已经分不清,究竟是他们的远离导致她们的抱怨呢?还是她们的抱怨,导致了他们无法回归?- END -作者 | 李松蔚版式 | 微微配图 | 《比海还深》如果对你有启发就给文章点个「在看」吧?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压根就不信“丧偶式育儿”那一套